mews
Your present position:home > mews > Industry news
Will foreign companies really leave China?
[2020-04-15]

这几天,日本和美国,几乎同时宣布(或者建议),用重大补贴政策,鼓励本国企业撤出中国。

跨国企业们,会听政府的吗?
如果它们真的撤出中国,对我们意味着什么?
对此,知名商业顾问刘润先生提出了他的看法: “外企撤离,中国不会赢;而其他所有人,也都会输。”
在过去40年,全球的制造业汇聚中国,是因为中国有两个“比较优势”。
 第一个比较优势,也是开始的比较优势,叫做“劳动力成本”。
中国在计划生育政策之前,实行过鼓励生育政策。我父母那一辈,伯伯这边7-8个长辈,舅舅这边也差不多。大量的人口,加上城镇化,提供了工业所需要的海量的便宜劳动力。中国制造的“成本优势”可以傲视全球。
但是,这个优势想要成立,有个前提:制造业,必须严重依赖人工。
工业机器人在这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。我在德国、美国、中国都参观过一些无人工厂。当工业机器人逐渐取代人工时,企业考虑设厂的第一因素,将不再是“劳动力成本”,而是靠近市场。
特斯拉把工厂设在中国,福耀玻璃把工厂设在美国,都是为了靠近市场。
第二个比较优势,也是后来的比较优势,叫做“供应链网络”。
当全球制造业,因为成本优势而汇集中国后,这些企业逐渐产生化学反应,形成彼此勾连的、复杂的供应链网络。3000家打火机配件企业集聚一个小镇,走一圈就完成生产,这种效率带来的比较优势,逐渐干掉所有国家竞争对手,输出全球80%的产量。
商业的本质,是交易。国际交易一旦锐减,各国闭门生产,整个人类的财富将会因为低效而锐减。
有人说,那不正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好机会吗?我们自给自足,发展科技,中国或成最大赢家?
 一个鞋匠的儿子,因为喜欢计算机,不停学习,毕业后创立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。这叫转型升级。你现在非要那个鞋匠本人转型升级,去开个人工智能公司,他只有死给你看。
转型升级,是需要几年,十几年,甚至几十年的过程。
外企撤离中国,一定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。同时,也会深深伤害日本经济。还会伤害美国经济。以及全球经济。谁也不会从中获得好处。
那这些外企,会听日本或者美国政府的吗?
我觉得,大部分不会。感谢佛祖、妈祖、上帝和所有的神。品牌商和供应链的关系,就是两块粘在一起的胶布的关系。外人一咬牙想要撕开它们,但是只有他们本人才知道,撕开真的是太疼了。
全球化,是不可逆转的进程。全球经济必将纵横交错、水乳交融,盘根错节,不分彼此。
外企撤离,中国不会赢;而其他所有人,也都会输。
4月13日消息,摩根士丹利则提出了“这次危机其实会放慢贸易战以来产业链的搬迁趋势,而非加快。”的观点

以下为内容全文:
大摩的观点:当前担心疫情引发产业链搬迁之声不绝于耳。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大一样,我们跟产业链上的实际决策者—跨国企业们交流较多,发现这次危机其实会放慢贸易战以来产业链的搬迁趋势,而非加快。原因有二:
一,搬迁意味着新投资,但全球衰退阴霾无人愿投。经此一疫,欧美经济估计需要两年才能恢复原有的元气,中国以外的拉美、东欧、东南亚新兴市场不乏薄弱环节、易被疫情、汇率、债务三杀成多米诺骨牌,因此跨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现金、减少投资,而非新资本开支。我们的调研发现,原本一些公司在疫情前打算在中国以外投资设新厂,或者在其本国加大自动化投入,这些意向当前纷纷被延期。
二,以TMT产业链为例,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,中国在复工的展现的管理能力,进一步验证了它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:在封城之后仅仅两个月内,疫情受控,生产能力几乎满血复活,不论是红黄绿码技术应用,还是体温、口罩、食堂隔断等公共卫生管理,以及员工的配合度,都远胜于其他潜在搬迁目的地如东南亚,后者目前正经历更坎坷的生产停摆供应脱臼。
至于疫情之后的世界如何,大家当前都是揣测,但有一点在跨国企业调研结果中较为明显:疫情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更重视数字基建,即云服务、IoT、远程等。中国恰巧正在5G、数据中心、IoT等数字基建上加速,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或许优势得到加强而非削弱。



信息来源:刘润、中国经济周刊

Return